在這個萬物生長的春日里,我們迎來了第30個世界讀書日。掌閱精選聯(lián)合上海人民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酷威文化、貝頁圖書、藍獅子、時代華語、世紀文景、后浪出版、閱合文化多家優(yōu)質(zhì)出版社,為大家?guī)?0本獨家首發(fā)新書,涵蓋文學、歷史、社科、科幻等多個領域,每一本都值得細細品讀。
從文學新作到歷史解讀,從社科洞見到人生哲思,愿你在閱讀中探索新知,拓寬視野。世界讀書日,讓閱讀成為抵抗虛無的盾牌,讓思想化作通向自由的羽翼。
1.《我走不出我的黑夜》


作者:安妮·埃爾諾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推薦語:一場直面生命終局的凝視,一段關于愛與愧疚的深情自白。
推薦理由:
諾貝爾文學獎得主安妮·埃爾諾以冷靜克制的筆觸,記錄了母親罹患阿爾茨海默病后的失序日常。在母親逐漸沉入記憶黑洞的過程中,埃爾諾以文字為錨,打撈起母女間復雜的情感暗流——從抗拒、憤怒到最終的和解。
書中那句“我走不出我的黑夜”既是母親的臨終絕筆,也是所有照護者內(nèi)心的回聲。埃爾諾的書寫撕開了社會對衰老與死亡的沉默面紗,提醒我們:在生命最脆弱的時刻,唯有愛與記憶能穿透永恒的黑暗。
2.《一種法蘭西生活》


作者:讓-保羅·杜波瓦
出品方:世紀文景
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
推薦語:龔古爾文學獎得主讓-保羅·杜波瓦的代表作
推薦理由:
書中以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為背景,用第一人稱的口吻敘述了主人公保羅·布利科的人生遭遇。將這一時期法國一系列的國家大事、社會陣痛、觀念沖突講述出來,真實歷史事件與保羅的個人命運相融合,重構了當今時代的種種矛盾、沖突與幻滅。
“我察覺到她目光中徹骨的寒冷,仿佛極地浮動的冰山,我的血液被凍結(jié)了,但我呆在那兒無法動彈,無力逃跑,就像是被車燈光柱驟然驚呆而愣住的兔子?!睍械奈淖謳е环N電影劇本般的清晰感,以其獨特的文字魅力,引領你在時代洪流中尋覓人生真諦,體驗生命的無限可能。
3.《維度》


作者:李易謙
出品方:閱合文化
出版社: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
推薦語:當引力失效,神話就是最后的物理定律。
推薦理由:
“科幻星球獎”“光年獎”“星辰獎”得主李易謙的最新力作,本書曾獲2025年科幻星球大賽-科幻文學參賽單元科幻長篇小說冠軍。這部小說的創(chuàng)作源起作家李易謙讀到的一篇關于因紐特人傳說故事的論文,他思考民族神話故事或許會有一個科幻的解讀。于是,他以“因紐特人”的民間傳說“月男”為引子,提煉出一個角色邦克——世界上最后一個因紐特人,帶來一場重構歷史的體驗。
對于這部作品,著名科幻作家王晉康先生評價道:“作者以其宏大的敘事結(jié)構和深邃的思考,帶領讀者穿越時間的長河,探索人類文明的邊界,書中的每一個故事線都是對人類精神的深刻挖掘?!睍星擅畹那楣?jié)設計和深刻的主題思考不僅讓你在享受科幻樂趣的同時更加深入地思考現(xiàn)實生活的意義,同時激發(fā)對未知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4.《身棲兩境:一場與絕癥共處的生命思旅》


作者:蘇萊卡·賈瓦德
出品方:后浪出版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推薦語:在生與死的裂縫中,照見靈魂的韌性之光。
推薦理由:
當22歲的蘇萊卡·賈瓦德被確診急性髓性白血病時,命運以最暴烈的方式撕碎了“未來”的劇本——從名校驕子到重癥監(jiān)護室的病人,人生被切割成患病前與患病后。皮膚下的瘙癢化作吞噬生命的猛獸,化療奪走頭發(fā)與尊嚴,但奪不走她以筆為刃的倔強。
這不是一個戰(zhàn)勝病魔的奇跡故事,而是一場關于如何與失控共處的生命課。以近乎殘忍的誠實揭開癌癥患者的隱秘世界:病房里潰散的人際關系、幸存者背負的愧疚枷鎖、健康與疾病雙重身份下的撕裂感。這本書教會我們的不僅是直面死亡的勇氣,更是如何在支離破碎中重建生活:若無法掌控命運潮汐,便去做浪尖上執(zhí)拗的舞者。
5.《地理中的中國史(自然篇)》


作者:艾公子
出品方:時代華語
出版社:成都地圖出版社
推薦語:用山河和文明為脈絡,勾勒出一幅中國歷史的生動圖景。
推薦理由:
地理從不說話,但它永遠在參與歷史的表決。地理不只是背景,它深深塑造了中國的歷史走向?!按蠼蠛印薄吧矫}奇觀”“邊疆史詩”等五大篇章,不單講歷史事件,更關注地理環(huán)境如何影響歷史。
地理篇從“自然地理”出發(fā),比如山地、高原、盆地等地形,以及南北方、邊疆內(nèi)陸等區(qū)位。劃分成19個地理單元,配上近20幅地圖,帶你看懂中國三千年的歷史變遷。
6.《地理中的中國史(人文篇)》


作者:艾公子
出品方:時代華語
出版社:成都地圖出版社
推薦語:不僅幫我們理解過去,也能更好地看待現(xiàn)在和未來。
推薦理由:
人文篇,則是一場“人與地的千年博弈”。“古都地理”“海洋時代”等五大篇章,解讀具體的地理概念、區(qū)域文化。城市分布、移民路線、位置示意等近20幅地圖,在朝代興衰中尋找共同的文化歸屬。
當人類以長城重塑邊界,地理便從“天命”變成了“人謀”。在書中,你將用“人文地理”的視角重新認識中國歷史,不僅能幫我們理解過去,也能更好地看待現(xiàn)在和未來。
7.《人類遷徙》


作者:山姆·米勒
出品方:酷威文化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推薦語:一部流動的史詩,解碼人類為何總在“路上”。
推薦理由:
人類歷史就是一部遷徙史。從羅馬帝國的移民神話到唐人街的誕生,從《吉爾伽美什史詩》的流浪敘事到現(xiàn)代難民危機,山姆·米勒以跨學科視野重構人類遷徙的深層邏輯。
書中揭示:遷徙不僅是生存策略,更是文明演化的核心動力——它催生了語言、技術和文化碰撞。這本書將顛覆你對“故鄉(xiāng)”的認知:所謂歸屬感,或許只是千萬次遷徙后暫駐的驛站。
8.《文明的拐點:瘟疫書寫的人類通史》


作者:喬納森·肯尼迪
出品方:貝頁圖書
出版社:文匯出版社
推薦語:當病毒成為歷史編劇,人類不過是群演。
推薦理由:
以瘟疫為線索,引領我們踏上一場顛覆性的歷史之旅,揭示了看似微不足道的微生物如何一次次改寫人類歷史的進程。書中尖銳指出:人類引以為傲的“進步”背后,往往是微生物的無差別篩選——從羅馬帝國的衰亡到工業(yè)革命的爆發(fā),致命病毒才是隱形推手。
劍橋大學史學學士、哲學碩士、社會學博士喬納森·肯尼迪以生動的筆觸和豐富的案例,展現(xiàn)了瘟疫對人類歷史演進的重大影響,為后疫情時代的人類社會提供了寶貴的啟示與思考。
9.《美國午夜:一戰(zhàn)時期美國的暴力、私刑與恐慌》


作者:亞當·霍赫希爾德
出品方:藍獅子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推薦語:百年前的“美國內(nèi)戰(zhàn)”,照見今日社會撕裂的鏡淵。
推薦理由:
書中描述的是1917年至1921年的美國社會,那是一個充滿尖銳矛盾的特殊時代。當歐洲戰(zhàn)火催生工業(yè)繁榮時,美國卻陷入另一場無形戰(zhàn)爭:總統(tǒng)威爾遜的政府以“國家安全”為名,推行郵件審查、鎮(zhèn)壓異見,財閥借機壓榨勞工,極端團體以愛國之名煽動暴力;而另一邊,社會主義者、反戰(zhàn)先鋒、勞工領袖與平權斗士在暗夜中團結(jié)一心,以罷工、演說和血肉之軀對抗強權。
本書以冷峻筆觸揭開這段被遺忘的歷史——它是麥卡錫主義的序曲,是“咆哮年代”的伏筆,也埋藏著大蕭條的隱患。歷史從不只屬于大人物。書中既有威爾遜的偏執(zhí)與胡佛的野心,也有尤金·德布斯為工人權益鋃鐺入獄的悲壯、以及凱特·理查德·奧海爾的反戰(zhàn)吶喊。這段塵封往事如同一面警世鏡,提醒我們——黑暗時代從未遠去,但抗爭的火種亦永不熄滅。
10.《另類享樂主義》


作者:凱特·索珀
出版社:江蘇人民出版社
推薦語:重新審視快樂及群體幸福的內(nèi)涵,探索何為真實快樂。
推薦理由:
哲學家凱特·索珀向資本主義的“增長教條”發(fā)起靈魂拷問:為何物質(zhì)豐裕反加劇精神貧困?她呼吁重新聚焦和審視“存在的快樂”——讓人們擁有更多空閑時間,以不那么常規(guī)且更具創(chuàng)造性的方式使用這些時間,而且讓人們以更充實的方式工作和生存。
索珀在書中指出,真正的享樂源于與他人的連接、內(nèi)心的反思及自己生活的再創(chuàng)造。減壓、反思、更多的生活方式選擇,能夠提供更高的生活質(zhì)量。這不是一本環(huán)保主義說教,而是一場關于幸福定義的思辨:當我們停止用商品填滿空虛,才能真正觸摸生命的豐盈。